优秀作品是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

2023-04-14 16:31 来源:网络    阅读量:13769   

□桫 椤

精品化、主流化和经典化既是网络文学的长远发展目标,也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。无论是高质量发展的伦理生态,还是题材和类型的优化与拓展,最终都要落实在具体作品中。因此,网络文学精品化、主流化和经典化的根本,在于提高作品的质量。

近日发布的《2022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》显示,从文本出海、IP出海、模式出海到文化出海,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。截至2022年底,我国累计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6000余部,海外用户超过1.5亿人,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对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。网络文学虽然以独特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受海内外读者喜爱,但从整体上看,其同质化及“三俗”现象仍然存在,精品力作占比较低,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网络文学的当务之急。在网络文学场域中,尽管涉及政策、资本、监管等诸多要素,但归根结底,提高网络文学质量要落实在创作中,优秀作品才是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。

首先,网络文学的直接成果是具体作品,网络文学的精品化、主流化和经典化也要体现在具体作品中。

网络文学表现形式复杂,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、游戏、动漫、有声书和实体出版物,以及与之相关的粉丝阅读等都被纳入其中。在理论视野中也是如此,因为网络文学具有“网络+文学”的多重属性,因此可以多角度、多层面观察和理解,网络文学领域也成为多种理论交锋的阐释现场。但是,对于普通读者而言,这似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,无论理论研究和产业开发如何看待网络文学,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仍然是一部部不断更新的网络小说。或许作品及其创作过程显现出了与传统小说不同的互动性、流动性、互文性等特征,但一部具体作品仍然是文学创作的最终成果,承载着读者和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审美期待。

精品化、主流化和经典化既是网络文学的长远发展目标,也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。无论是高质量发展的伦理生态,还是题材和类型的优化与拓展,最终都要落实在具体作品中。因此,网络文学精品化、主流化和经典化的根本,在于提高作品的质量。所谓优秀作品,固然它所蕴含的综合IP价值十分重要,但衍生价值要建立在本位价值的基础之上。网络文学作品的本位价值,是它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,读者对网络文学的直接需求是对文本阅读的需求,社交需求和转化为其他文艺形式的需求都是衍生价值。因此,尽管网络文学的生产机制非常复杂,但具体到创作和阅读接受中,作品文本仍然居于中心地位。

其次,网络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与传统文学特别是大众文学具有一致性。

当下网络文学界有一个通行的说法,即认为评价体系和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。假如观察对象是整体意义上的网络文学生态系统,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现阶段发展实际的。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具体作品时,这一说法就有待商榷了。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,从1999年启动的“网易中国网络文学奖”评选,到2008年的“网络文学十年盘点”,再到2015年以来的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、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等评选活动,都是为促进网络文学精品化、经典化所采取的具体措施。显然,优秀作品是在与标准的比较中推选出来的。

对于具体作品来说,其评价体系和标准仍然要看作品本身的文学品质和社会影响。网络小说的艺术品质,是大众文学创作和接受原理基础上的审美表达,这既是评价一部网络小说的标准,也是创作必然要遵循的规范。

再次,网络文学创作的底线是文学常识,标高是经典之作。

网络文学创作的问题在于,写作者将网络对文学创作的影响,当成可以降低个人审美标准的理由。尽管网络文学有海量的读者,但作为用文字表达的语言艺术,除了极少数优秀作品外,大部分作品的创作水平与大众文学期刊上的作品相比还有差距,更无法企及经典作品。

网络文学精品化是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。每个人心目中的网络文学,必然包含着对文学作品的基本期待。比如文从字顺、叙述连贯、环境和人物有真实感、主题有积极意义等。这些要素是任何时代、任何传播平台对任何体裁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,它们构成了文学的技术和道德底线。这些底线无疑是文学的最低标准,突破这些底线的作品会被社会所排斥;只有针对底线之上的作品谈论艺术性和思想性才是有效的,这是基本常识。网络文学创作的底线,就是要遵守文学的常识。

以文学常识来衡量,当下很多网络文学作品仍然是粗放型的。文学创作要对标的作品应该是经过时间淘洗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,网络文学的标高应该是大众喜爱的古今中外经典名作。在创作中,题材架构不是制约作品好坏的决定性因素,不能因为写了玄幻异能和二次元,就认定网络文学低于或者高于传统文学。无论何种题材都可以出精品,而唯有精品佳作才有可能在读者和时间相互作用中成为经典。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,树立精品意识,维护网络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尊严。

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不是使其成为精英文学,网络文学的进阶目标也不是成为传统文学,而是要创作出适合信息时代传播、与新时代精神和中国人的情感心理相匹配的优秀作品来。
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推荐